環境與能資源管理

環境與能資源管理
中鼎減碳路徑圖
「以 2022 年為基準年,規劃減量路徑圖」

中鼎減碳達標狀況

符合SBTi邊界範疇之據點的減碳達標狀況

綠電的使用比率
再生能源使用量與目標

總部大樓再生電力使用量
綠色運輸及在地採購
中鼎優先選擇理念一致且具 ISO 14001 認證的運輸承攬商,並積極採取綠色運輸策略以降低環境影響。為減少運輸碳排放,我們優先考慮在地採購,減少運輸距離與能源消耗,根據每年專案執行的地點及專案不同階段的採購需求,靈活調整採購與發包的比例。2024 年,主要專案集中於台灣、越南及卡達等三處,年度採購金額比率分別占全球採購金額之 99.85%、0.07% 和 0.05%。其中,台灣的在地採購比例更高達 91.0%,顯示我們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及減少碳足跡方面的堅定承諾。 若無法在地採購時,中鼎亦優先選擇低碳、低硫、低污染的運輸方式,如以海運替代空運。此外,要求承攬商遵守 IMO 減碳策略,2030 年減碳至少 20%,2040 年減碳至少 70%,並使用符合 2020 年低硫燃料規定的船公司。為提升燃油效率,海運僅採用 15 年以下船齡的輪船,並在專案時程允許下,合併相近地點與交期的貨物以優化運輸。
生物多樣性
中鼎主要的營運據點為總部大樓與全球工地,所在地不涉及受保護的生物棲地,或對原住民與當地社群具重要生態價值之高生物多樣性區域。本公司注重生態環境,栽種適宜植栽,促進綠化,並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在執行各項工程專案過程中,同樣重視工程所在地之生態保護,涵蓋設計、施工等各階段的生態評估與監測工作。所有生態資料的收集、調查與評析均由具備專業知識的生態人員執行,並協助將生態保育的概念融入工程設計中,提出具體的生態保護措施並確保其在工程中的落實。在全球工地施工前,我們會先行進行生態調查及環境影響評估,並在工程設計時充分考量當地物種、棲息地及生態系統,對於環境影響實施迴避、縮小、減輕及補償的保育策略。中鼎的「生物多樣性與零毀林政策承諾」由董事會決議後通過。
政策承諾書 下載PDF
生態環境保護策略及規劃
中鼎設立專責單位永續與淨零辦公室,結合永續與淨零推行小組,共同推動各部門永續相關事務,並受永續總督導管理。總督導與永續長定期向董事會下所設之永續淨零暨資安委員會呈報氣候暨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評估及因應、保護自然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的因應成果。 中鼎針對生物多樣性訂定2030年目標營運據點達到無淨損失(No Net Loss, NNL)及符合零毀林目標(No Gross Deforestation);2050 年目標營運據點達到淨正向影響(Net Positive Impact, NPI)及價值鏈達到無淨損失與符合零毀林標準。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為呼應國際對於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重視與發展趨勢,中鼎導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框架,透過 LEAP 方法學 (定位-Locate、評估-Evaluate、評量-Assess 和準備-Prepare)評估和揭露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流程規劃說明如下,詳細結果請見2024年中鼎氣候暨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

外部倡議與合作夥伴
為強化中鼎對於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的影響力,不只從自身做起加入倡議也串連外部合作夥伴,與各個非政府組織合作,藉由行動邀請價值鏈、同仁與其眷屬參與,提升大眾對自然生態保護的認知,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與重要性。

TNFD先行者
TNFD 於2023年9月定案最終版框架後,成為企業揭露自然風險及相關策略的標準,中鼎承諾揭露公司營運的自然相關風險及策略,成為全球首批TNFD先行者企業,全球共有來自46 國的320家商業和金融機構加入,而台灣有14間企業名列。中鼎出版之2023氣候暨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入選於報告範例,台灣僅5間企業名列其中。

Business for Nature 倡議
包含中鼎集團,共有來自86個國家的1,500 多家商業和金融機構倡議,呼籲為保護自然採取雄心勃勃的集體行動。健康的社會、有彈性的經濟和蓬勃發展的企業依賴自然,各國政府必須立即採取政策來扭轉未來10年的自然損失,讓我們共同保護、恢復並永續利用我們的自然資源。希望在 2030 年之前扭轉自然喪失的趨勢。

關渡自然公園:淡水河濕地保護
中鼎與關渡自然公園第三年合作,關渡濕地是台北市的重要自然資產及國家級重要濕地。從瞭解濕地開始,透過專業的園區導覽,走訪不同的濕地面貌;用行動守護濕地,清除小花蔓澤蘭,降低入侵的外來種對原生物種的影響,也進行水池維管清除濕地淤泥,保護關渡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本場活動共有61位集團同仁與眷屬及外部供應商夥伴共襄盛舉,一同落實環境行動,守護淡水河及濕地,期從價值鏈角度發揮最大的永續影響力,為生物多樣性做出具體貢獻。

城市尋蹤者生物多樣性協作計畫
中鼎與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及台北市9個文化展館共同實踐生態保育,攜手民眾共同成為城市尋蹤者,一起從參與調查到執行保育計畫,守護台北市生物多樣性。平均每周一次的鳥類、植物、昆蟲生態調查活動,透過持續的資料累積,能大致比較位於郊山與水岸區以及都市核心區的物種豐富差異程度。生物數量、位置、照片紀錄於 eBird 等生態資料庫系統,為台北市生物多樣性定期建置紀錄,並透過公民水論壇與調查成果發表會方式深入探討生態議題。2024年共 1,792 人次參與調查,調查到近千種生物,成果豐碩。

五分港溪護樹護溪行動
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位於五分港溪旁,其為雙溪匯入基隆河的舊河道,是台北市僅存無水泥化的自然河道,而且流域所在的立農濕地生態十分豐富。與認養單位臺北市最美河川文化推廣協會合作,中鼎志工移除入侵外來種小花蔓澤蘭,保護珍貴植物穗花棋盤腳;也透過實地水質檢測與舟筏淨溪、參與五分港溪秋之大地藝術祭,讓同仁更重視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

綠色新生活 - 保護台灣棲地
持續與生態綠合作,以公平貿易商品結合生態棲地保育,鼓勵員工增加綠色消費,將購買產品金額的10%捐助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守護台灣3%棲地,為台灣生態保護盡一份心力。新增與八百金合作,以「流域收復」為核心整合同一集水區,透過無農藥耕作與消費力量,改善生物棲地。
碳足跡推動規劃
中鼎作為非製造業之工程服務公司,沒有實質固定之單一產品,無法直接導入產品碳足跡,然而,面對當前刻不容緩的減碳議題,中鼎亦積極參與並提供客戶碳足跡管理之專案服務,如 2022 年「固態電池產品生命週期評估顧問服務專案」協助客戶評估產品生命週期碳足跡,進而提出減碳策略和改善建議,展現中鼎在碳足跡管理方面之專業能力,也體現對客戶永續發展之支持和貢獻。 除專案服務外,中鼎擬針對碳足跡管理以降低工程規模與性質之差異,且具有可比較性與再現性之方向,積極研擬「統包工程服務」服務碳足跡之產品類別規則(Product Category Rules, PCR)。目前已完成第二版草案,並送交環境部審查,預計於2025年完成產品類別規則發布,並依據此標準進行碳足跡評估和管理,且取得ISO 14067碳足跡查證及碳標籤。
碳定價推動
中鼎持續關注國內外碳定價發展趨勢,並將內部碳定價作為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工具,以達到推行減碳行動與提升能源效率之目的,進而落實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所核定之近期與長期減碳目標,引領公司實現2030年辦公室據點淨零與2050年生產與服務據點淨零的目標。 內部碳定價的制定係參考國際碳價趨勢,包括世界銀行《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歐盟碳市場與臺灣碳費等價格,並考量國家淨零展望及法規趨勢,同時借鏡業界定價方式與運用策略,於2022年進行內部碳定價機制規劃,至2025年調整費率為100美元/tCO2e(約3,000新臺幣/ tCO2e)。透過影子價格機制,將碳價融入營運管理與決策流程,涵蓋範圍包括範疇一與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公司各事業部依據營運控制權計算碳排放量,以碳定價方式納入各層級管理者與專案執行人員的績效評核,藉此提升組織對氣候相關議題的重視與應對力道。透過內部碳定價的導入,使所有事業單位在工作過程中更積極考量碳排放風險造成之影響與管理成本,推動具體減碳作為落實,確保內部碳定價發揮管理效能,為長期低碳轉型提供決策依據。